睡眠 與 心臟病
- mawinglam
- 11分钟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美國每天有近 2,500 人死於心血管疾病[1]。在中高收入國家,心臟病和中風仍然是頭五大死因。這些數據令人震驚,提醒我們必須重視心血管健康。以睡眠為例,睡眠跟心臟病的關係也相當密切。
睡眠質量差 與 心臟病
荷蘭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納入了 20,432 名無心血管病的男性,這些男性每晚睡眠時間少於或等於 6 小時且睡眠品質較差,在調整風險因素後,與每晚睡眠時間 > 7 小時的男性相比,他們患心血管病的風險高出 79% [2]. 睡眠時間和品質的失調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,其中-----內分泌系統的長期受壓,是其中之一大因素。
內分泌系統的長期受壓
研究表明,若連續數天每晚只睡 3-4 小時後,受試者就會出現嚴重的荷爾蒙失衡,早晨的皮質醇水平會下降約 30%,而下午的皮質醇水平則會上升約 40% 。最終,這種壓力反應會導致心率增加、心率變異性降低、血壓升高和兒茶酚胺分泌增加,所有這些都是冠狀動脈疾病 (CAD) 的危險因子或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 。臨床上經常見到患者早上起床後仍十分疲倦,到晚上便相對精神,甚至不願入睡或入睡困難,造成惡性循環,就可能跟內分泌系統混亂有關。
中醫調理營衞以治失眠
中醫理論的衞氣,在白天從五臟流出肌表、六腑,並發揮保護、溫暖、興奮作用,到黃昏開始流入並保護、滋潤五臟。如果到了晚上,仍不願意睡覺,衞氣流入五臟的效果下降,便損傷衞氣並造成持續的亢奮,使人晚上精神,而早上則衞氣不足,易怕冷、疲乏,更可能易於受感染。這跟內分泌系統的說法或許有幾分相近。
中藥、針灸治療失眠
配合衞氣早晚的流動,處方中藥、針灸也可"順氣而治"。氣暢順,可以滋養五臟六腑。以心臟為例,中醫把負責識別、覺知事物的功能歸為"心神"的概念,而"心臟"是主管"心神"的臟。心臟當以安定心神、強心氣血為主的中藥及穴位,再配搭理氣、清熱、袪濕、通絡藥及穴位輔助。
治療法則以心為主,配合肝、脾、腎的調理,效果往往令人鼓舞。若牽涉個人情緒問題、精神長期受壓等未解決的因素,治療時期可能更長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