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燒了怎麼辦?
- mawinglam
- 9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燒了怎麼辦?
萬一感染了新冠、流感、感冒的心血管疾病患者,如體溫低於38.5℃,且高血壓控制良好,穩定性冠心病無急性症狀、無心力衰竭及無心律失常者,建議多補充水分並可選用中藥作為輔助治療。
若體溫達到或超過38.5℃,首選物理降溫,同時可根據需要使用常用退燒藥物,此外,可配合中成藥或中草藥進行輔助治療。
如遇急性冠心病發作、急性心力衰竭、高血壓控制不穩或合併心律失常等特殊情況,即使體溫僅有波動至38℃左右,也應在醫生指導下謹慎選用退燒藥物。
人為什麼會發燒?
從中醫學來看,發熱則是人體正氣抵抗病邪的表現。感染性發熱屬於外感發熱範疇,由外感六淫邪氣、時行疫癘之氣所致。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說:“古代中醫沒有細菌、病毒的名稱,但是外邪學說就包括了一切致病微生物。”人有營衛二氣,其中的衛氣負責護衛肌表。外邪、戾氣入侵,衛氣奮起抗爭而運行受阻,鬱滯則為發熱。
什麼時候要吃退燒藥?
發燒是人體正氣抵禦病邪的過程和表現,因此發燒本身未必是壞事,退燒藥不是非吃不可。是否服用退燒藥,須根據發熱程度、體質情況和基礎病而決定。當發熱導致神經、呼吸系統功能障礙,則須及早干預。對於發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,出現以下情況,可考慮服用退燒藥(建議在醫生指導下):
①腋溫/ 耳探>38.5℃。
②腋溫/ 耳探<38.5℃,但合併以下表現:呼吸急促、心率>100次/分、血壓>160/100mmHg、頭昏頭痛、噁心嘔吐、甚至神志不清等。
③發熱持續≥3天。
留言